秭归 ·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总体策划
项目概况
屈原故里位于秭归县城东面的凤凰山,紧依三峡水库,坐看高峡平湖,毗邻三峡大坝,总占地面积约47公顷。
重点资源
项目地内有屈原祠、江渎庙以及三峡古民居建筑群,属于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原屈原祠位于屈原镇,唐代始建(820年),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修缮并更名为“清烈公祠”,1976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时,从屈原镇迁至目前所在地,并按原貌复建,更名为“屈原祠”。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以屈原文化为统领,是三峡库区能够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充分结合起来的重点项目。
屈原故里发展现状
屈原故里已运营多年,属于三峡大坝国家5A景区的组成部分,仍以文物观光游为主,相比三峡大坝连续三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同属5A景区一部分的屈原故里景区接待量仅十余万人,目前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屈原故里的客源以周末游、周边游客为主,游客逗留时间仅约1小时,外地游客主要以三峡大坝顺访团队游客为主,市场影响率较低。
主要问题分析
国家5A级景区旅游功能不凸显,其在旅游、文化、城市等方面的功能价值均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还未转化成世界级的产品,目前以静态展示方式为主,缺乏互动体验,游客吸引力不足;
由于文物保护的要求,功能区划难以满足旅游需求,空间利用和服务功能等均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欠缺对文化主题包装的考虑,城市园林的造景手法较为生硬、过度的城市化色彩冲淡了本应有的文化氛围;
处于单一“门票经济”阶段,极缺二消产品,在项目设置、游览空间、游线串联上缺乏对盈利模式的考虑;
硬件基础品质较好,但智能科技系统等现代管理方式需要加强,旅游品牌影响力不足,距离“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仍有一定差距。
策划目的
系统提升优化屈原故里的主题定位、功能布局、产品体系、运营模式、品牌建设等。
策划思路
以“国宝文物”科学保护+传承创新+融合发展”为理念,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历史精神、焕发景区活力。
以“屈原文化”及“屈原精神”为核心 ,结合秭归丰富的文物资源,以“可感受、可参与、可回味”的文化体验游为亮点,打造集生态休闲、文化展示、文化交流、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屈原主题文化旅游区、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峡文化旅游精品,使之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展示与传承基地、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
空间结构
一心两翼、一脉相联
一心:以屈原祠、屈原衣冠冢等实体建筑为载体,创意开发“屈原文化”,打造“屈原遗产”的核心体验区,使之成为全园区的文化及体验的“心脏”。
两翼:即北部青滩仁村片区及南部景贤广场及周边片区,它们各从“具有屈原印记”的城市和乡村角度立体展示、传承影响深远、内涵丰富的“屈原文化”,给旅游者带来耳目一新的立体体验。
一脉:依托园区环状主干道,注入“屈原文化”,结合“一心两翼”不同的主题,大力进行相关景观改造提升及配套游憩设施建设,形成贯穿全区的“经脉”。
功能分区
以“解读屈原、传统文化”为主线,按“初入——朝圣——追忆”的游览顺序,将“一心、两翼、一脉”赋予不同主题与功能,形成结构紧密、体验立体、充满活力的”屈原“主题游览空间。
产品策划思路
世界级的人文旅游资源,决定了本项目应站在世界的高度,开发系列富有“品质、品位、品牌”的文化旅游产品,实现从“文物保护及单纯观光、国家5A级旅游区附属景区” 到自身“世界级文化旅游区”的跨越。
1、注重主题化游线的串联及体验型项目的打造,提升旅游主题体验及游览舒适度,同时拓展休闲及消费空间,延长逗留时间,提升效益;
2、通过优化产品体系、创新产品IP,打造旅游演艺、举办文化活动,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体验文化、感受风情。
联系我们
电话: (0755)88607216 88607229
传真: 0755—33340882
EMAL: ctcu0755@163.com